4、紫砂陶技艺上的演进
拿《阳羡茗壶系》(明朝周高起著)、《阳羡名陶录》(清朝吴骞著)和《宜兴县旧志》等史籍的记载,从跟羊角山古窑址发掘所得残器的制作工艺结构、手段,以及南京郊外吴经墓出土的那件紫砂提 墚壶的制作工艺技法对照着揣摩,可知史籍文献的记载是正确的;紫砂陶因宜兴制陶工艺不断演进而诞生,这个观点是研究紫砂历史得出的。《阳羡茗壶系》的“创 始”一节及《宜兴县旧志》的“艺术”一章,都这样记载着: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 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又如《阳羡茗壶系》的《正始》云:“……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 抟胚,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视以辨眞。……”但这些文字的说法,可能使局外人摸不着头脑。在清吴骞着的《阳羡名陶录》里 编载周容的一篇《宜兴瓷壶记》,介绍了砂壶的制作技法,稍觉合理,但文章好(hao)杜撰术语,使人费解,且文字佶屈聱牙,艰涩难懂,即使陶人,若浅于文 理,也不易领会。这里仅就文中技艺改革演进部分,断章摘引几句,以说明紫砂创始之技法:“始万历间大朝山僧(当作金沙寺僧)传供春:供春者,吴氏之小史 也,时大彬,以寺僧始止。削竹如刃,刳山土为之。供春更斲(zhuo)木为摸,时悟其法,则又弃模,而所谓削竹如刃者,器类增今日,不止数十事……” 这些话显然是作者周容实地察看制壶的全过程,又向陶人了解砂艺当时及以往的一些制作情况后记下的。
对照早期的紫砂器(如羊角山发掘的残器和明吴经墓出土的提梁壶)不难发现,其成型方法多和手工日用陶砂锅小罐等的制法相一致。周文中提到了金沙寺僧削竹如 刃的手工捏作及供春斲(zhuo)木为模的成型技法,实际上,用模制壶的技法,金沙寺僧和供春之前很久便有人运用。倒是“时悟其法,则又弃模……”这一点 我们确实应该承认。揣摩时壶及明代民间的传器,可以看到时大彬后来的制作方法确有了突飞猛进。大的改进是用埿条镶接拍打凭空成型。紫砂艺术发展到这一阶 段,遂眞正形成宜兴陶瓷业中独树一帜的技术体系。这种高难度的技巧上的鉅大创制,虽然也经过时大彬以前的父辈们(包括时鹏、董翰、赵梁、元畅四大家在内) 的共同实践,但时大彬是集大成者。经他的总结力行,成功地创制了紫砂传统上的专门基础技法。《名陶录》云:“天生时大神通神,千奇万状信手出。”这样的赞 颂,唯时大彬足以当之。几百年来,紫砂全行业的从业人员,就是经过这种基础技法的训练成长的。作为紫砂艺术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我深深体会到前人创造革新精神的伟大。
美壶网(WWW.51POT.COM)创立于农历庚寅年(虎年)(2010年),专注通过互联网传播实力派,培养潜力股紫砂文化网站,去繁就简,作品说话。主要经营中高端紫砂作品,不求大,只求专,精,乐~ 我们一直在追寻美壶,追摹紫砂的魅力,愿在这充满绚丽色彩的紫砂世界中和您一起分享这些快乐和成果,做专业的紫砂门户网站。
上一篇:紫砂陶史概论—顾景舟(二) 下一篇:紫砂陶史概论—顾景舟(四)
作者:美壶定制老师 容量:280cc编号:34562原矿紫泥
立刻购买作者:美壶定制老师 容量:200cc编号:34561原矿底槽清
点此咨询作者:美壶定制老师 容量:260cc编号:34557原矿底槽清
立刻购买媒体宣传部:media@51pot.com 商务拓展部:business@51pot.com 投诉建议部: complaint@51pot.com
Copyright © 201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31096号-1 美壶热线:13472576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