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装裱艺术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文化与艺术遗产,是伴着独特的中国书画艺术而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艺术特色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和发展,对我国传统书画艺 术的保存和弘扬,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正是由于有了装裱艺术,才能使历代传世或出土的珍贵书画恢复青春,得以保存。
书画装裱艺术历史悠久,从战国帛画、缯书到西汉大帛画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那时书画装裱的原始动机,只是单纯的悬挂和装饰。魏晋南北朝的二三百年 是装裱艺术的萌芽成长期,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自晋代以前已经有了装裱工艺,只是“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裱,这是现存最早记载装裱的史料。南 朝宋武帝时的徐爰、明帝时虞稣、巢尚之等人则“编次图书,装背为妙”。由此可见,这时的装裱艺术已渐趋成熟。到了隋代,由于丝绸纺织及造纸技术达到高度水 平,绫锦绢帛、皮棉竹纸,一应俱全,从而促进了装裱艺术的新发展,这一时期,书画卷轴的形式已十分流行,史称“炀帝内府所藏书画,装潢极为华丽”。尤其是 到唐代,由于社会环境的稳定,加之唐太宗李世民大力提倡书法,喜好书画,内府收藏更加丰富,书画装裱获得更大发展。继卷轴之后,又出现了挂轴和册页形式。 至此,书画装裱的三大基本形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装裱技艺也日臻成熟,并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研究装裱方面的著作——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历唐至宋,装裱艺术进入鼎盛时期,这在中国的装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时期丝绸业的兴盛为装裱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同时宋徽宗对书画和装裱更加重 视,民间爱好书画蔚然成风。许多大书画家如米芾、苏轼、王诜等都亲自参与装裱,技艺益臻精妙,与其相伴的装裱业形成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宣和装” 以工致精美著称于世,至今仍广泛流传,影响极其深远。此外创造了蝴蝶装册页及横批这样的装裱形式,且开各地师授之风培养了一批装裱技术人才输送至各地。
明代是装裱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自从宋室南迁临安以后,文化中心也随之南移杭州、苏州、扬州等地,装裱艺术也由此扎根于苏州,并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和发 展。苏州城内大小装裱店铺,比比皆是,名师高手,不乏其人。素以清新淡雅、别具一格著称的“苏裱”横空出世,驰名四海。大量论述装裱的书籍出现,最著名的 是周嘉胄的《装潢志》。此书系统精辟的论述了装潢要节,极大地推动了装裱的发展,给后世的研究留下了丰富的史料。在装裱形式上,增加了引首,创制出多景屏 条、对联等。
明清以后,由于不同地区书画装裱的格调、品式、工艺操作等方面的差异,各地的装裱之风都带有强烈的地域性审美特征,且各有所长,装裱艺术总的分为苏、沪、 扬、京四大流派,其中苏裱艺术名驰全国,号称“吴装”。苏派装裱的特点是裱件平挺柔软,配色素净淡雅、古朴大方、和谐统一,装制切贴,整旧得法,裱工精 湛,有“吴装最善,他处不及”的美誉,并对其它地区装裱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北京裱”就是受苏裱直接影响而形成的,京裱因受到宫廷的影响,其裱件特点是 色彩瑰丽大方,裱背厚重,给人以高贵华丽之感。京裱与苏裱一北一南遥相呼应,成为最有代表性的两大流派,至今仍占主导地位。扬州装裱风格的出现稍后于苏 派,扬派装裱的特点是善仿古,治旧画,无论旧画如何陈旧、破碎,一经装裱,就可达到天衣无缝的境地。有着上海装裱风格的沪派介于苏、扬之间,它吸收了两派 的优点并加以发展,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被称为历史上的后起之秀。【美壶网】
近百年来,各派异彩纷呈的装裱风格,都是装裱师们一代代承袭相传下来的,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也反映了各地不同的审美情趣。
美壶网(WWW.51POT.COM)创立于农历庚寅年(虎年)(2010年),专注通过互联网传播实力派,培养潜力股紫砂文化网站,去繁就简,作品说话。主要经营中高端紫砂作品,不求大,只求专,精,乐~ 我们一直在追寻美壶,追摹紫砂的魅力,愿在这充满绚丽色彩的紫砂世界中和您一起分享这些快乐和成果,做最具魅力的紫砂门户网站。
上一篇:古代书画艺术品的装裱与修复 下一篇:专业书画课讲座
媒体宣传部:media@51pot.com 商务拓展部:business@51pot.com 投诉建议部: complaint@51pot.com
Copyright © 201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31096号-1 美壶热线:13472576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