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艺术家黄永玉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已经写了十多年,中间数次停笔,作品的完成时日似乎遥遥无期。日前,早报记者从《收获》杂志社获悉,杂志将从明年第一期开始以专栏形式首先连载《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已完成的20万字内容,之后还将刊载黄永玉重新提笔续写的部分。也许用专栏的形式可以“逼”老先生完成作业。
写了十多年,还在四岁徘徊
据《收获》编辑介绍,目前黄永玉提交的部分为这几年已经完成的内容,字数约20万,但内容只写到“黄永玉”4岁,《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今后如何发展还看老先生后面的写作情况,但希望用几年时间完整刊载这部黄永玉自传体长篇小说。
事实上,黄永玉这几年一直在对外宣称自己的主要工作将是写《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黄老曾颇为自信地说: “小说写的就是我的亲身经历,而非虚构。如我这般的生活,没有人经历过,相信尤为引人注意。它是部很好玩的小说,一定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但几年过去了,小说的故事依然在“黄永玉”4岁时徘徊, “我写得很慢,因为我是老老实实地写,没有随意删改,我要把所经历的每个时代与社会的各个侧面勾勒出来。一些年代久远的事就让笔触随着记忆逶迤而行,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写多长。” 黄永玉两年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他称写得慢的主要原因是“手里写着小说,却总想着要画上几笔”,“现在我得努力戒掉画画这个‘恶习’,不然把小说写完的可能性都不大了。”
如今,黄老把未完成的《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交给《收获》连载,也期冀接着发表“逼迫”自己找对写作节奏,用几年时间完成这部鸿篇巨著。黄永玉有一个构思,就是借写自己一生把时代变迁中的各个侧面勾画出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随记忆而行。《收获》编辑也表示,这部小说不仅仅是自传,更是黄永玉成长的那个小城风俗、民间生活、时代变迁的历史记录。
为什么叫“无愁河”,“因为我们家乡的上游有一条无伤河,我把它改成无愁河。借用这个名称写我从童年到今天,我经历到的、看到的、体验到的。不是历史,没有编年。”黄永玉去年说。
爸爸妈妈,一对校长
他两岁多,坐在窗台上。
爷爷在他两个月大的时候从北京回来,见到这个长孙,当着全家人说,这孩子“近乎丑”!
不是随便人敢说这句话的。妈妈是本县最高学府,女子小学校长,爸爸是男子小学校长。
晚上,妈妈把爷爷的话告诉爸爸。“嗳!无所谓。”爸爸说。
孩子肿眼泡,扁鼻子、嘴大、凸脑门、扇风耳,幸好长得胖,一胖遮百丑。
“他两岁多,坐在窗台上。”这是小说中的第一句,现实生活中两岁的黄永玉,也坐在凤凰城祖居窗台上。祖居位于凤凰文星街,院里有一棵椿树。因此树,黄家祖居故曰“古椿书屋”。许多年后的上世纪90年代,黄永玉在香港曾注册一个出版社,起名为“古椿书屋”,专门出版自己的著作。
一个“近乎丑”的孩子——这是黄永玉在小说开头对自己儿时最初形象的描述,小说中的这个“近乎丑”的孩子名叫 “狗狗”,原型即是黄永玉。据作家李辉介绍,“狗狗的父亲叫‘张幼麟’,与黄的父亲黄玉书对应,且暗合‘黄’姓与‘张’姓的渊源关系;狗狗的母亲叫‘柳惠’,与黄的母亲杨光蕙对应,且‘柳’与‘杨’暗合。朱雀城即凤凰城。有的人物的身份与名字则与现实生活一致,如,黄永玉七岁前的保姆叫‘王伯’,小学时的一位高年级学生叫李承恩,在小说中均照搬。”小说中处处都有黄永玉生活的影子。
已经完成的20多万字里,读者可以通过“狗狗”的眼睛,浏览凤凰民俗民风,黄永玉父母起伏的命运,渐次呈现出来。“作为画家的黄永玉,同样具有文学的雄心,他尝试以漫溢诗意的语言和类似水墨画的点染技巧,描写自己一生的亲闻亲历,欲借此而勾画出广阔背景下的一个民族的历史沧桑。”李辉说。
1924年8月9日,黄玉书和杨光蕙的第一个孩子在湖南常德出生,起名黄永裕。1946年,表叔沈从文建议他以“黄永玉”为笔名。这个笔名沿用至今,其原名倒不大为人所知了。( 石剑峰)
美壶网(WWW.51POT.COM)创立于农历庚寅年(虎年)(2010年),专注通过互联网传播实力派,培养潜力股紫砂文化网站,去繁就简,作品说话。主要经营中高端紫砂作品,不求大,只求专,精,乐~ 我们一直在追寻美壶,追摹紫砂的魅力,愿在这充满绚丽色彩的紫砂世界中和您一起分享这些快乐和成果,做最具魅力的紫砂门户网站。
媒体宣传部:media@51pot.com 商务拓展部:business@51pot.com 投诉建议部: complaint@51pot.com
Copyright ©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31096号-1 美壶热线:13472576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