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肖,1241年生,1318年逝世,连江(今属福建)人。字亿翁,号所南。宋末曾以太学生应博学鸿词试,授和靖书院山长。宋亡后,隐居平江(今江苏姑苏)。坐卧必向南,誓不与北人交往,因号所南。擅画墨兰,兼工墨竹。画兰根不著土,以寄故国之思。《墨兰图》(郑思肖 卷 纸本 水墨 纵25.7厘米 横42.4厘米 [日]大阪室立美术馆藏) 此图以淡墨写幽兰一丛,萧散清逸,风韵自标。无水土杂木,简洁疏朗,高雅不群。画家于宋亡后画兰皆不写土,人问何故,答曰:“土为蕃人所夺,汝尚不知耶?”拳拳爱国之情,于此可见。
宋淳祐元年(1241年)生。祖父郑咸曾任枝江县主簿,父亲郑震历任平江(今江苏姑苏)府安定、和靖二书院山长。郑思肖生在儒学世家,长大后入太学肄业,曾以上舍生应博学宏词科试。当时,元兵大举南下,郑思肖叩阙向太皇、太后和幼主上疏,陈言抗元之策,因“辞切直,忤当路”,未被采纳。
南宋灭亡后,郑思肖不忘故朝,不再做官,隐居在姑苏。书其居室曰“本穴世界”,意即“大宋天下”。平时坐卧必南向,不肯朝北;每年伏腊,便“南望野哭,再拜而返”。平时为人狷介,誓不与元人交往;朋友聚会,“见有语音异者,即离去”。宋宗室赵孟頫是当时很有才名的诗人和画家,入元后仕元,郑思肖恶其“受元聘,遂与之绝”。赵孟頫多次上门看望,均遭拒绝,“终不得见”。
郑思肖学问赅博,“为学九流百家,皆造奥极”。元代王冕称赞郑思肖:“文章学问有古人风度”。“其上世以来,儒者也;而先生于佛、老两教,则皆喜其说”。郑思肖在《三教记》序中称自己“自幼世其儒,近中年闯于仙,入晚境游于禅”。曾著《释氏施食心法》1卷,《太极祭炼》1卷。
郑思肖善诗,其诗或明或隐,常披露出对宋王朝的怀念和忠心。如《过徐子方书塾》云:“不知本日月,但梦宋山川。”《题郑子封寓舍》云:“此世但除君父外,不曾别受一人恩。”《寒菊》诗云:“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冬风中。”表现其民族气节和对元朝廷的憎恨。郑思肖的诗对后代颇有影响,明末清初思惟家顾炎武十分崇敬郑思肖,曾作《井中央史歌》纪念。
郑思肖的画也独具特色,常在画中寄托“故国之思”。特别精于画墨兰,所画之兰,“疏花简叶,不求甚工”。自南宋灭后,“写兰多露根,不写坡地”,被称为“露根兰”。人问其故,答曰:“地为番人夺去,汝犹不知耶?”曾画一卷长丈余、高约5寸多的墨兰,无邪烂漫,超出物表,画旁题诗,“皆险异诡特,盖所以输写其愤懑云。”郑思肖亦工墨竹,多写苍烟半抹、斜月数竿之景。其画存世者有《国香图卷》、《竹卷》等。因为郑思肖的画寄托了爱憎,独具一格,其艺术手法也为后代文人画家所推崇。元代倪云林题其墨兰云:“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冷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郑思肖乐善好施,不畏显贵。有一次,邑宰求画不得,知其有田地数十亩,便以加征赋役相威胁。郑思肖十分愤慨,谓:“头可斫,兰不可画。”但经常却“货其所居,得钱则周人之急”,田产也多捐给寺庙,仅留数亩供自己糊口,还对佃客道:“我死则汝主之。”
晚年,郑思肖居“无定跡,吴之名山、禅室、道宫无不遍历”。但多住姑苏城内的万寿、觉报二刹。延祐五年(1318年)病卒。临终前,嘱其挚友唐东屿:“思肖死矣,烦书一位牌,当云:‘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遗著有《所南文集》、《心史》、《铁函经》、《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攫取。又工墨竹,多写苍烟半抹,斜月数竿之景。存世作品有《国香图卷》等。他著作有:《一百二十图诗集》、《心史》等。
美壶网(WWW.51POT.COM)创立于农历庚寅年(虎年)(2010年),专注通过互联网传播实力派,培养潜力股紫砂文化网站,去繁就简,作品说话。主要经营中高端紫砂作品,不求大,只求专,精,乐~ 我们一直在追寻美壶,追摹紫砂的魅力,愿在这充满绚丽色彩的紫砂世界中和您一起分享这些快乐和成果,做最具魅力的紫砂门户网站。
上一篇:元代书画家方从义简介 下一篇:明代书画家沈周简介
媒体宣传部:media@51pot.com 商务拓展部:business@51pot.com 投诉建议部: complaint@51pot.com
Copyright © 201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31096号-1 美壶热线:13472576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