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艺术,是一门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国粹艺术,是我国历代诗人、画家、造园艺术家们用心血和智慧浇灌培植而成的一支民族艺术奇葩,绝不可与纯树木盆栽人工造型混为一谈。
清代是我国诗人、画家、造园艺术家辈出的时代。同时又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国粹艺术--中国盆景艺术革旧维新,彪炳千古的时代。中国盆景艺术创作与中国“文人画”同源,与诗文经络相通,从清代的众多著作中,我们不难看出前人对盆景与盆栽之别的详尽论述。
清康熙帝时代出现了如石涛、朱耷、恽格、龚贤、查士标、高凤翰、郎世宁、梅清、郑燮、华岩等知名国画家,计27人。在他们模山范水的高雅画图影响下,使一贯追求自然美的中国盆景与中国园林这一孪生姊妹艺术,更加致力于具有中国文化特色“意境”的创造。
仅就中国盆景艺术而言,退隐田园的高士陈?子于77岁高龄时,即康熙28年著成的《花境》一书中的“种盆取景法”里,描述当时江浙一带的盆景艺术造诣 时写道:“近日吴下出一种,仿云林山树画意,用长大白石盆,或紫砂宜兴盆,将最小的柏桧或枫榆,六月雪或虎刺、黄杨、梅桩等,择取十余株,细观具体态,参 差高下,依山造石而栽之。或用?山白石,或用广东英石,随意叠成山林佳景。置树盆于高轩书室之前,诚雅人清供也”。
而另一清代浙西派诗人龚翔麟,在其《小重山》词中对当时中国盆景是这样写的:“三尺宣州白狭盆,吴人偏不把,种兰荪,钗松拳石叠成村,茶烟里,浑是冷云昏。丘壑望中存,依然溪曲折,护柴门,秋霖长为洗苔痕,丹青叟,见也定消魂”。可见当时中国盆景艺术造诣之深。
我国现代所宣扬和推崇的盆栽树木造型,无论是单干、双干,无论将其剪、扎、攀、捆、雕、刻成什么形象,在我国清代皆称为“盆树”。清乾隆28年出生的 江苏苏州才子沈复,在其所著的《浮生六记》卷二“闲情记趣”里就这样写道:“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 …若新栽树木,不妨歪斜取势,听其叶侧,一年后枝叶自能向上。若树树直栽,即难取势矣。至剪盆树,先取其根如鸡爪者,左右剪起三节,然后起枝。一枝一节, 七枝到顶,或九枝到顶。枝忌对节如肩臂,节忌臃肿如鹤膝。须盘旋出枝,不可光留左右。以避赤胸露背之病。又不可前后直出。有名双起三起者,即一根而起三树 也”。
沈复笔下的盆树,即是目前国内外广泛流行的树木盆栽人工造型。《浮生六记》被林语棠译成英文流传海外,故国外皆称盆树为“盆栽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又将“盆栽”引回中国充作盆景艺术在全国范围内大举推广。
总而言之,从清代有关著作中不难看出中国盆景与中国盆树区别已有定论。盆景艺术是谙知中国诗画和造园艺术的文人雅士,用以聊以自娱,抒发胸臆,并利用 小型树木、花草、苔藓、山石、水体、建筑物、人物、动物和自身的艺术创作激情,精心创作的一种置陈在盆盎中的活的中国“文人画”。它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社会 文化,还有任人发掘的无限深邃的意境。它是神州大地瑰丽风光物态和社会生活,一种移情化了的艺术再现。
笔者衷心希望,我国的中国盆景艺术爱好者,能以各自学识共同澄清和完善中国盆景艺术创作理论,群策群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中国盆景艺术划时代的创新高潮。
美壶网(WWW.51POT.COM)创立于农历庚寅年(虎年)(2010年),专注通过互联网传播实力派,培养潜力股紫砂文化网站,去繁就简,作品说话。主要经营中高端紫砂作品,不求大,只求专,精,乐~ 我们一直在追寻美壶,追摹紫砂的魅力,愿在这充满绚丽色彩的紫砂世界中和您一起分享这些快乐和成果,做最具魅力的紫砂门户网站。
上一篇:树桩盆景的摘叶 下一篇:小叶女贞盆景带盆深埋换根法
媒体宣传部:media@51pot.com 商务拓展部:business@51pot.com 投诉建议部: complaint@51pot.com
Copyright © 201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31096号-1 美壶热线:13472576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