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盆景及其风格
徽派盆景是以安徽省的徽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以歙县卖花渔村(雄兴乡洪岭村)为代表,包括绩溪、休宁、黟县等广大地区。徽州地处新安江上游的黄山与白岳 之间,这里山青水秀,气候温和,资源极为丰富。自南宋建部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徽州即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盆景艺术也 为了满足富商大贾、达官显宦的需要而得到与之相适应的发展。
早在唐朝,卖花渔村的花农就开始培育花木盆景。据(洪氏世谱)记载:乾符六年(公元879年),村里有位名叫洪必信、号梅窗处上的人,“嗜书史,善吟咏, 尝居于有建小楼数楹,植梅于前,作梅百韵以自悦。”徽派盆景风格独特,形式多样,造型技法受损、苏、沪诸派影响,以古傲苍劲、奇峭多姿为主要特色,尤以梅 极最为著名,称为“徽梅”,品种有红梅、二红。骨里红、绿导、玉蝶、素白、台阁;台阁又分为银红台阁与香花台阁等等。
在造型上分规则类与自然类,规则类主要有“游龙式”(多见于梅桩)、“扭旋式”、“三台式”、“屏风式”、“疙瘩式”等。自然类则师法造化和表现画意,不 拘一格,匠心独运,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改革开放以来,徽派树桩盆景、尤以梅桩盆景在造型上更趋自然。其山水盆景以平远式为基调,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 阔,白帆点点,波光遴粼,好一幅“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江南图画。 浙派盆景及其风格
以浙江省杭州、温州两地为中心的浙派盆景,历史悠久。宋朝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就曾写道:“钱塘门外溜水桥、东西马塍诸园皆植怪松异桧,四时奇花。精巧窠 儿多为蟠龙、飞禽、走兽之状。”说明当时的树桩盆景在造型上已有相当高的水平。王十朋的《岩松记》、明朝浙江人屠隆的《考磐余录》、清朝杭州人陈淏子的 《花镜》等著作中,都有关于盆景艺术的记述,并且特别强调以画意诗情入景。如《考磐余录》在《盆玩笺》就以天目松为例,描绘其“结为马远之欹斜诘曲,郭熙 之露项攫拿,刘松年之偃亚层叠,盛子昭之拖拽轩翥等状”。
按传统划分,杭州一带的盆景属江南派,采用棕丝和金属丝蟠扎与细修精剪相结合的造型技法,逐步形成有别于江南其他各派的艺术风格:以松、柏为主,尤其是五 针松,继承宋、明以来“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的写意传统,薄片结扎,层次分明。擅长直干或三五株栽于一盆,以表现莽莽丛林的特殊艺术效果。对柏类的 主干作适度的扭曲,剥去树皮,以表现苍古意趣,并且善于用枯干枯枝与茂密的枝叶相映生辉,大有似入林荫深处,令人六月忘暑的妙境。
树种除松、柏外,其他杂木类和观花、观果、观叶类共约100余种。
闽派盆景及其风格
闽派盆景以福建省的福州、泉州为中心;福州自古是“东南名城,八闽部会”;泉州古称“温陵”,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两地盆景具有悠久的历史,源于两 家,盛于明清,精于近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扬、苏、岭南各派乃至日本盆景的影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主要表现在对当地特产榕树桩景的造型 上。
福建地处亚热带,榕树十分普遍,品种有小叶榕、白榕、红榕。竹叶榕等。以叶小、干古、块根悬露、树态奇特为上品。闽派盆景因此以榕树为盛,榕树为秀,享有 “榕树独传”的美誉。在造型技法上吸取南、北两派之长,在采用蓄技截干、鹿角鸡爪的同时,也讲究树干虬曲,扎片结顶。在对榕树的加工方法上,利用榕树的块 根、气生根逐渐“提根”,形成“树干”一体,使干与根合二而一,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洒脱自然,飘逸多姿。
闽南方言的“榕”与“情”谐音,一盆盆意味深长的榕桩盆景,把海峡两岸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许多归侨和盆景作者,纷纷把这一主题作为构思的出发点,体现了浓厚的“侨乡”(地域)特色。常用树种还有榆树、福建茶、九里香、朴树。雀梅、罗汉松等。
山水盆景大多表现岭南风光,石材主要有海浮石、砂积石、太湖石等。
桂派盆景及其风格
广西盆景虽然曾经是岭南派的一个分支,但又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尤其是山水盆景和石玩盆景,更显示出与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盆景的不同特色。
“桂林山水甲天下”。为广西的山水盆景创作提供了极好的内涵和“范本”。广西省地处岭南亚热带,石山较多,山上生长的古老树桩是创作树桩盆景的极佳原料,而山上蕴藏的各种石材,又成为创作山水盆景和石玩盆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
桂派山水盆景又以表现桂林、阳朔、漓江等风景胜地的自然风光为优势,讲求清、通、险、阔,即清秀明丽,圆润通达,险峻幽深,景观壮阔。常用石材有:石灰石、石笋、英石、芦管石等。
树桩盆景以古桩头为主,因势取材,师法自然。造型上分为两大类:一是矮桩型,树蔸奇古,盘根错节,技托流畅,独立成景;二是潇洒型,树头苍雅,枝干挺拔, 疏密有致,颇多野趣。总体说来,可以称之为“八桂风貌”。 常用树种与岭南派大同小异,主要有榆树、九里香、福建茶、黄杨、六月雪、罗汉松、五针松、紫藤、榕树等。
京派盆景及其风格
北京盆景形成流派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实际上也有几百年的历史。明朝王世懋所著《学圃杂书》中说:“京师许多千岁家,见盆中一绿曹玉蝶梅,梅之极品。”清朝 的《日下旧闻考》记载:“京师腊月即买牡丹、梅花、绯桃、探春诸花,皆贮暖室,以火烘之。’慷熙皇帝有两首咏盆景的诗:《咏御制盆景榴花》和《咏盆中 松》。到清朝后期,在借鉴外地盆景制作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与民风民俗,逐渐发展为梅花桩景、宫廷桂树、石榴盆景、牡丹盆景等等,现在中山公园、 颐和园等园林单位还保存了一些百年以上的桂树、石榴桩景。
由于受到自然和社会诸种条件限制,北京盆景发展一直缓慢,1980年成立北京市盆景协会,特别是在举办了几次全国性的盆景艺术作品展览后,北京盆景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造型技法和艺术特色。
在造型方面吸取了南、北两派之长,以剪为主,以扎为辅,剪扎结合。布局上因材制宜,繁中求简,粗中有细,露中有藏,达到参差错落,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测技多以横技式出现,树冠多作扇形或半圆形,以显示雄伟刚劲的气势。
北京盆景学习和继承了首都古典园林艺术的优秀传统,并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薰陶,因而其盆景艺术风格表现为敦厚稳健,古雅质朴。
常用树种有:鹅耳标、朴树、荆条、华山松、鼠李、枫树、榆树、山植、桧拍、云杉等多达40余种。
常用石材有:斧劈石、砂积石、千层石、钟乳石、鸡骨石等。
香港盆景及其风格
香港盆景是当地“花市”的四大畅销品种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香港由于地域狭小,自然资源极为有限,所用树种、石材基本上从外地运人。在气候方面 与广东基本相同,宜于植物生长,所以,造型技法采用蓄技截干,修剪为主,蟠扎为辅,其艺术风格源于岭南派,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潇洒苍劲,富于变化。
香港的青松观,可以称为香港盆景的收藏宝库,有盆景一千多盆,其中不乏能代表岭南风格的珍品,既有孔泰初的雄浑道劲,也有三元官的潇洒飘逸,还有素仁和尚 的高雅含蓄,但更注意在造型上的创新,追求清、奇、古、怪,尤其在奇与怪上下功夫,创作了一批别出心裁的盆景佳作。青松观的盆景非常讲究景。盆、架的完美 统一,现内有一座面积几百平方米的阁楼,珍藏着三四百件大大小小、形状不同的明、清古盆,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为了达到尽善尽美的艺术效果,观里不惜 巨资,为300多件盆景作品配以清一色的造价昂贵的酸技几架。更难得的是,青松观经常举办大型盆景展览,每次展览耗资高达数十万港元,但一律免费参观,不 收门票,其着眼点不在经济效益,而完全为了扩大盆景艺术的社会效益,促进盆景艺术的发展,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对香港盆景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伍宜孙,是位银行家,祖藉广东,也许因为出身园艺世家,得先人的真传,对盆景情有独钟,研究极深,有许多独 到之处。每到工余,潜心艺事,百炼千锤,精益求精,师法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锐意创新而又万变不离其“宗”,所创作的树桩盆景,无不立意深邃,布局简洁, 依树坯之天然形态造型,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其作品曾于1968至1970年连续3年荣获香港市政局花卉盆景展览比赛全场冠军奖。 并于1971年~1972年应邀在香港大学校外课程部主讲盆景艺术。鉴于世界各国在盆景艺术上多取法日本,伍宜孙从1967年起,以科学理论编撰专著,为 盆景艺术辨本求原,以正国际视听,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近30年来,随着国际盆景艺术的日趋盛行,伍宜孙多次应邀出席参加各种国际盆景艺术会议或展 览,蜚声世界盆坛。1981年,美国《Bonsaijournal》杂志(冬季号),对伍宜孙的盆景技法和盆景作品作了全面评价,影响深远。
为了向世界系统地介绍中国盆景艺术,伍宜孙于1969年出版了精装的《文农盆景》图集,图文并茂,附盆景作品照片200余幅,70余个品种。尤可资者的 是,该图集为追溯中国盆景历史,特刊出北宋张瑞所作《明皇窥浴图》(画中陈设古松盆景)、元朗李仕行所作《僵松盆景图》、明朝仇英描绘晋朝石崇之金谷园 (画中罗列多件树桩盆景)等多幅,证明盆景艺术发源于中国,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盆坛的重要地位。
台湾盆景及其风格
台湾省以其多山兼有平原,气候湿热,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加之海上交通发达,在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同世界各国交往频繁,为盆景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台湾盆景既受岭南派的影响,同时又受日本盆栽(非中国盆景孕育期的“盆栽”)的影响,既不同于南派的“蓄枝截干”,又不同于北派的“蟠干扎片”,主张古朴 苍劲,典雅自然。不过,由于台湾比较着重盆景的商品化,因此强调作品造型的形式趣味,不太追求作品的深层内涵。在选材和技法上要求树干粗壮,收缩自然,比 例协调,层次分明,根部发达并向四面辐射。常用树种有:黑松、榕树、五针松、真柏、樟树、朴树、海芙蓉、枫树等。
由于历史原因,台湾盆景同日本盆栽的关系格外密切,日本一年一度的盆栽展览,都要邀请台湾盆景参加,以致台湾盆景的主要造型样式都模仿、脱胎于日本盆栽的 造型样式,但又力求保持中国盆景(特别是岭南派)的传统风格。源于日本的舍利干、神技造型,在台湾盆景中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并从以松、柏为主发展扩大到 其他树种,白骨化的舍利干、神木同翠绿的枝叶相映成趣,很有特色。受日本盆栽造型影响较大的“造型木”式,端庄、稳重,甚至可以说有一点“霸气”。矮壮型 可看作是参天大树的矮化,结构严谨,极具功力,在台湾盆景中颇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他如丛林式、悬岩式等等,则更接近于岭南风格,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不拘 一格,赋于新意。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包括从其他国家有选择地引进适宜于盆景栽培的树种,积极地提倡多样化、高档化、科学化,调动一切有利手段,主动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是台湾盆景得到迅速稳妥发展的根本原因。
美壶网(WWW.51POT.COM)创立于农历庚寅年(虎年)(2010年),专注通过互联网传播实力派,培养潜力股紫砂文化网站,去繁就简,作品说话。主要经营中高端紫砂作品,不求大,只求专,精,乐~ 我们一直在追寻美壶,追摹紫砂的魅力,愿在这充满绚丽色彩的紫砂世界中和您一起分享这些快乐和成果,做最具魅力的紫砂门户网站。
媒体宣传部:media@51pot.com 商务拓展部:business@51pot.com 投诉建议部: complaint@51pot.com
Copyright ©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31096号-1 美壶热线:13472576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