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对于紫砂市场,可以说是“波澜壮阔”的一年。“紫砂风波”后,大浪淘沙,精品紫砂反呈一路 上扬之态,在市场上日益“紧俏”;紧随其后的春拍中,大师壶更是突破千万元天价,创造了市场的新标杆;秋拍以来,历史佳作更是体现出价格与价值的回归,连 创新的纪录,引来收藏爱好者的蜂拥追捧……《北京商报·中国紫砂周刊》抓住热点,在今年6月创刊,乘势而上,搭建起紫砂文化与广大爱好者之间的桥梁,弘扬 中国传统文化,积极推动中国紫砂产业良性发展,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博得广了大读者的好评。
2011年新年将至,北京商报副总编辑江丽率队赴宜兴,就紫砂产业及文化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考察,并与平日难得一聚的多位“国大师”在新中国紫砂艺术 大师的摇篮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举办座谈会,共话未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顾绍培、鲍志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研究员级高 级工艺美术师曹婉芬、储立之、毛国强,国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吴震,以及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厂长徐建荣、副厂长翟秀林,《北京商报·中国紫砂周刊》 主编原琳,宜兴市金点企划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震等出席了座谈会。大师们表示,紫砂不仅是宜兴的紫砂,更是中国的紫砂、世界的紫砂。这是一张真正意义上的文化 名片。大师们对《中国紫砂周刊》为紫砂产业整体发展所做的一切努力表示感谢,并对本刊寄予了厚望。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搭建首都北京与陶都宜兴的桥梁,搭建 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充分挖掘紫砂文化底蕴,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推动市场更良性的运转。
座谈会上,江丽代表北京商报社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国紫砂周刊》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介绍了北京商报的整体情况以及近期报社参与举办的“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意大利中国年”文化交流活动的有关情况。
新年座谈会之前,江丽副总编辑还与宜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建成、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等交流座谈,并就紫砂未来的发展与传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北京商报》与紫砂有缘,希望能把紫砂进一步宣传好。《中国紫砂周刊》要做好品牌,做好传承,对整个工艺知识的讲解要有一个头绪。紫砂生产是多样性 的,但是工艺和标准还是有客观规律的。现在社会上误导太多,要把知识理清。这方面还是要深入地做工作。希望你们从正面角度,多进行知识的宣传。
《中国紫砂周刊》的定位非常好。我们紫砂人如何与文化传播的主体良好融合非常重要。作为传播的主体,要熟悉紫砂工艺的技术,熟悉紫砂文化的内涵,要 从文化上良好融合。要告诉消费者,什么样的壶、什么样的泥、什么样的技艺是最好的。我们从业人员会很好地配合你们的工作。一句话,我们的目的要把这个刊办 好,要把紫砂文化弘扬好!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紫砂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得日益紧密。紫砂既能陶冶性情,又能带来健康。今后对紫砂文化的宣传,希望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
对《中国紫砂周刊》所做的宣传报道和为紫砂行业健康发展所做的工作,我们真的非常感谢。我们有很好的合作基础。紫砂行业里的人也要团结、爱护、关心这个行业。
在今年5月的“紫砂风波”后,《中国紫砂周刊》给予了非常及时的正面报道,对紫砂产业整体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在这里对《中国紫砂周刊》表示 感谢。紫砂从历史上讲,是“壶以文传”,发展得这么好,也是靠文人的参与、传播。在现代社会,这种传播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希望通过负责任的媒体报道, 把紫砂文化和紫砂事业推向持续的、良性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