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微信:请扫码添加
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可以手机查看^_^
汉君壶是传统壶式之一,为晚清民国普遍流行的壶式,以王寅春老所作为。汉君壶源于曼生壶中的扁石壶之式,器形与曼生扁石壶相仿,但器形有些笨拙,后经艺人不断改进,清末民初时基本定型,是为平盖汉君壶。汉君壶曾以商品大量涌现,同一壶款,由于壶艺家学养不同,所制器物差别甚大,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之感。
清末民初为平盖汉君,陶刻家毛国强之父毛振声解放前所开的“毛顺兴”陶厂曾经有此壶大量制作。毛振声本人也曾作过,并由陶刻名工谈泉明刻绘,早期的壶型身似扁鼓,腹部呈带状,于其折边向上下收敛口,底,圆把,流微曲,盖平,椭圆形桥扭,此种汉君流行于三四十年代。
其后汉君与各手里均有所改进,壶身扁圆,大口斜肩,直壁腹,腹以下又斜收,平底。三弯式圆方管流,扁方形圆形耳,盖采用虚嵌式结构,呈圆弧形凸起,桥形纽。现代制作的汉君壶,器形大体相仿,仅细小处因人而异,导致壶的神韵不同。
从壶嘴来说,先是控制流量,掌握流向,防止溅溢。其次是形态要美观大方,比例适当,气势协调。现在的汉君壶嘴部与传统汉君都明显不同,都将直嘴改为三弯嘴,并加嗉囊,都可以看到明显的“嘴嗉”。所谓“嘴嗉”,就是壶嘴根部的那部分,像鸟类喉咙下部暂装食物的嗉囊,目的是加大嘴根横截面,增加出水压力。在功用上来说,由于汉君壶身普遍偏大,一般为六百毫升左右,为使出水流畅,并能迅捷倒出茶水,加大出水时压力而改变。从美观上来讲,三弯嘴含蓄优雅,颇为符合壶形的整体审美欣赏。
清·光绪 黄玉麟制 紫泥刻诗文汉君壶 宽:18cm
此壶作扁鼓式,衍变自曼生壶式,壶身侧面刻铭,亦受嘉道文人壶影响。壶以细腻紫泥制作,流把与肩连成一线,整体线面明畅,修饰讲究,一气呵成。壶身有东溪(赵松亭)刻铭:『璞山刺史清玩,慕周氏制赠』,书法秀丽,与黄玉麟此作合为双美,堪称历史佳作。传世所见东溪刻铭作品,一般所见皆寥寥数字,逸笔草草,如此作之刻意经营者,殊不多见,得者宝之。 此壶有“癸巳”纪年款,当为光绪十九年。
说起清代晚期的紫砂高手,推黄玉麟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他制的壶被称作“玉麟壶”,在紫砂历史上,可以用名字称壶的人屈指可数。
黄玉麟的壶当时每把可售二两银子,但须到困顿穷乏时才肯动手制壶,否则,即使出价数十两仍不可得。据记载,清光绪三十一年,黄玉麟中风后双手颤抖不止,不能再制茶壶。为生活计,他创用紫砂制作假山盆景。无心插柳柳成阴,他从此为紫砂艺术又开辟了一个新的题材领域。
清 俞国良制 赵松亭刻 锻泥汉君壶 高:8cm 长:18.4cm
盖款:『国良』 底款:『愙斋』 款识:『供养石泉 东溪』
此壶壶身上下收敛,中部两条方折形成带形,似扁鼓,上有赵松亭刻行书。壶嘴弯折有力,壶把卷曲成环。盖部隆弧,上有桥钮。圈足平钤有『愙斋』,为金石收藏家吴大澂号。俞国良曾专为其制壶,作品深得吴大澂喜爱。
清 俞国良款 黄金黄梨皮砂汉君壶
底款:『愙斋』 盖款:『国良』
此壶为吴大澂设计、俞国良制作,壶身以篆刻装饰,古意盎然。做工精准,神气饱满,清秀挺拔,年深日久,气势逼人,朗朗大度,形貌伟岸,胎质略厚,纵观全器敦实稳重,浑朴古雅,不卑不亢。
吴大澂是继陈曼生之后又一位积参与紫砂创作的文人,如同陈曼生与杨彭年等紫砂工艺家合作一样,吴大澂主要的合作者是黄玉麟、俞国良等人。吴大澂(1835~1902年)字清卿,号恒轩,江苏吴县人,曾任广东、湖南巡抚,光绪间主讲龙门书院。吴大澂工书法,尤以纂书为精到,收藏书画、青铜器、碑帖、钱币富,因藏有青铜愙尊,故又自号愙斋。
清末 汉君壶 史莲生制 泉石刻 盖款:『莲生』 底款:『彭年』
史莲生(1880~1950年),俗名“彭年”、“莲生”,世居宜兴川埠潜洛村,祖上以制壶为业。他承袭祖制,十岁开始学习制壶、制盆、制紫砂杂什件技艺。史莲生所制之器,有些作品镌铭刻字,落款为“彭年”,亦有些作品落为“莲生”,亦存在“彭年、莲生”同时落款于一器的现象。在清末民初阶段史莲生所制成套碗碟,成套拼盘,很有市场潜力。史莲生亦有仿古作品问世,或钤清中期名艺人之款,或无款。
晚清·民国 史莲生制 绿泥诗文汉君壶 长:19cm 高:8.5cm 容量:525cc
盖款:『莲生』 底款:『彭年』
壶身刻字:『茶烟清飏鬓丝风』,为晚清典型文人壶式。
清 红泥平盖汉君壶 通高:7.3cm 口径:6.6cm 南京博物院藏
壶身扁鼓,腹部呈折带状,从折边处上、下收敛口、底,底面凹进,边缘似圈足。把圆,流微曲,盖平,的椭圆。色泽酱红,朴素古雅。腹部上刻楷书『湘江水,洞庭春,松火新煎瑟瑟尘』十三字铭,署款『癸巳仲冬东溪仿古』八字。盖内钤篆书阳文『支泉』小印,底钤『愙斋』篆书阳文方印。
民国 范锦甫制 紫砂汉君壶 宽:16cm
1936年作 汉君壶 顾景舟制 高:6.8cm
盖印:『景洲』 底印:『武陵逸人』
题刻:『伯父母大人赐存 侄重骅敬赠 二十五年秋于阳羡』
此件作品制作严谨,造型古雅,块面圆融有力,线条饱满流畅,气度大方。为难得是壶身一面刻画山水人物图,另一面刻有题款和明确纪年,这在顾老的作品当中并不多见。画面意境幽远,字体遒劲,是书画与壶艺互重的呈现,更能雅俗共赏。这把壶也是顾老在20来岁时就已壶艺高的左证。
此壶用墨绿泥制成,从紫砂壶历史遗存来看,那个年月使用这种色泥制壶的并不多,也许是订制者所要求,也许是顾老匠心运用,但这种泥色都不能得到。如何调配、烧成后整体泥色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这都要求事前胸有成竹。对于这把壶还有一个值得玩味的是其胎体比顾老通常做茗壶的胎体都要薄,这就意味着此壶的成型与烧成工艺难度更高。就从这粗略鉴赏中,再听听徐秀堂先生的评价,我们便可知道,今天看来顾老这把《汉君壶》的历史与艺术价值所在了。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顾老应邀于上海郎氏艺苑店仿古制壶。这一期间他的常用印为“武陵逸人”。“从在家乡为自己起名‘曼晞’到在上海用印‘武陵逸人’以及后来用印‘荆南山樵’、‘荆山壶隐’,都表明了顾景舟是一个有着传统文化气质的艺人。尽管其时他才20出头,但仅就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而言,他已大大过了前辈艺人,也是同时代的其它艺人无法望其项背的”。
近代 毛顺兴 平盖汉君壶 高:10cm 宽:21cm 容量:600ml
盖内:『振声』小印,底钤:『毛顺兴制』印款
一面刻:『延年,汉半瓦』及山水纹
另一面刻:『半瓯香雪醉梅花,壬申秋月泉石刻』
此壶呈淡栗色,朴素古雅。用石磨粉碎紫砂泥制作,胎中呈黄颗粒,有金沙隐隐之美。壶身似扁鼓,腹部双折成带形,从折边外上、下收敛口、底,底部凹进,边似圈足。把圆,流微曲,盖平,椭圆桥钮。此壶形流行于三四十年代,书画配合塑造茗壶风采。
毛振声(1905~1984年)为毛家老二,随民初紫砂艺人杨阿时(1885~1951年)学艺。“壬申秋月泉石刻”,即为1932年秋由潜洛陶刻名工谈泉明,纹饰为当时流行的汉瓦式样。
汉君壶 邵陆大制 于右任书 通高:8.1cm 口径:6.6cm 宜兴紫砂工艺厂藏
民国 汉君壶 王寅春制 盖内钤『寅春』椭圆小印 宽:19cm
壶身一侧刻有:『客去余甘留舌本 石如刻』
另一侧阴刻腊梅,梅枝遒劲有力,梅花傲雪绽放,其魅力表现得传神。
此壶壶身成扁鼓式,圆棱肩,腹部双折成带形,壶腹下缘作对应处理,把圆蓄劲,流作二弯,根部略大,以“暗接”手法过渡,将壶肩线与壶嘴、壶把的侧线接连一气,自然舒畅、整体感强,桥钮方中寓圆,嵌盖圆穹与口唇合体,微细中见神韵。
近代 王寅春 天青砂汉君壶 盖款:『寅春』 底款:『王寅春』
现代 王寅春 汉君壶 高:9.3cm 宽:13.2cm
底钤:『王寅春』印章 盖内:『寅春』二字小章
此壶边框已残缺磨损,是六十年代初紫砂陶趋于低谷时所制,为大众服务之茗壶,今已珍贵。王寅春制壶技法以纯熟、快捷著称,从泥片到成器,一律用手工制成。王寅春所制汉君壶,尺度严谨,比例适中,嘴、把、桥钮方中圆浑,嵌盖圆穹与口唇合体,微细中见神韵。光素器不仅要求制品无瑕疵,根本在形制神韵,王寅春所制则有大将风度。
何道洪早期 汉君壶 壶长:18cm 高:8cm 口径:6.5cm
壶身一面刻:『智欲圆行欲方』,另一面刻竹子。
底款:『中国宜兴』,把款:『道洪』,盖款:『道洪』 壶茄紫色,泥料、气势很好。
掌柜微信:请扫码添加
美壶网(WWW.51POT.COM)创立于农历庚寅年(虎年)(2010年),专注通过互联网传播实力派,培养潜力股紫砂文化网站,去繁就简,作品说话。主要经营中高端紫砂作品,不求大,只求专,精,乐~ 我们一直在追寻美壶,追摹紫砂的魅力,愿在这充满绚丽色彩的紫砂世界中和您一起分享这些快乐和成果,做专业的紫砂门户网站。
上一篇:如何保养闲置的紫砂壶 下一篇:【品鉴】提璧壶:以紫玉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