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微信:请扫码添加
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可以手机查看^_^
1960~1970年 「中国宜兴」及「宜兴紫砂」无边框的底款水平系列商品壶
宜兴紫砂工艺厂(一厂)并「无真正」生产过此类商品,但却曾卖出过许多此类商品壶。即因1960-970年中后期止,紫砂厂曾委由「乡下陶户」生产大批量的「中国宜兴」及「宜兴紫砂」无边框的底款水平系列商品壶,以应付庞大的紫砂厂订单
60年代 60年代标准壶
1960年以后的宜兴,延用1930-1950年间养息未用之泥料,朱泥中石黄泥成分高且统一练泥调土配泥,加上专业分工的固定。窑烧方式稳定,以及一厂大量采用模具辅助,60年代标准壶壶品特征是精致度佳,泥色偏清红,壶底款落『中国宜兴』,大幅替代其它三种6字章款。
1960年前后 马来西亚「高泉发茶行」
为批茶行订制壶,高泉发乃马来西亚茶行,早期于新加坡有分部,一面刻高泉发茶行;另一面刻小红泡。其泥色与五形壶小红泥。后期文革后亦有陆续订制。其中以1978-1982为大宗。
1965-1968年 请饮中国乌龙茶(红6杯、紫4杯)(盖款 银凤,巧英,梅云,志琴,以及没落款五种)
批:1965年出场。有红土及紫砂两种红土必是六杯,紫砂必为四杯但因红土的压缩比大,所以六杯和紫砂四杯一样大小壶。
盖内落款有五:银凤、巧英、梅云、志琴、以及没落款五种。期中以银凤的贵(因为后来她升)。价前以看品象为准(因那时重土不重工)。土胎好到你会流口水。吃水即变色,泡不出十次就会亮,而且只要你泡它,它。就一直会变化,泡那种壶真的很爽。
第二批: 1985年出场,较橘子色且粉胎。因土胎不好所以没有行情价,完全看茶行怎么卖。
第三批:约1990年前出厂,因挖到了“甜年糕(台语)土,或称猪肝红”。因而土胎再创批的高潮,但那时制壶多以造型小品为重,所以也没有行情,也是看茶行。
1966-1976 文革时期(文革壶)
1、与前期比较,同样是在生活困苦的文革期间制作的壶品佳:这就是管理的问题,因70年代标准水平壶,是紫砂厂经营。管理绩效下的产品,所以作品一般都较为工整;反之,前期无大树乘凉的作陶者,则必须以低价抢攻以维持基本生计,所以质量上就会有截然不同「成品效果」!
2、70年代水平壶比80年代水平壶制作还更好。70年代紫砂厂规模较小,无论行政管理、品管、泥料,甚重要的「开模」师傅的要求及实际水平都较高;直80年代因紫砂厂工人一下子增多,市场扩大,泥料需求突然倍数增多,风化的时间缩短,开模师傅统一训练成专业开模师(即不再由工手好的工艺师负责打模),所以商品壶的水平就每况愈下。
1970年紫砂壶开始壶面流行篆刻铭文
1974-1976年
香港茶行订制标准壶壶品颇多,早采用「隐性」落法。底款落「中国宜兴」铅制印章的紫砂鸽嘴水平,其成型年代为1974-1976年,订制茶行已不可考。
1975-1980年 徒工考核标准壶篆刻记录
其胎泥紫砂、朱泥都有,壶体多为4、6杯,8杯较少,壶身一面刻「紫砂**届徒工考核」,另一面常为梅兰竹菊图刻,底款皆落「中国宜兴」,虽为壶手个人制壶、陶刻工艺考核作品,但几不落人名。
1978-1982 外销日本、香港的大宗商品壶
1978-1979年批祥兴茶行成型
标准壶体有4、6、8杯,线瓢、西施只有4、6杯,胎土以红土及紫砂为主,少数黑苹果为黑铁砂,因初期上釉技术较差,黑釉字体粗者较细体为早,批壶体上黑釉字体多少有些缺陷,盖内已无人名款,底款必为「中国宜兴」印款及「祥兴茶行」黑釉款。
1970末~1980初请饮中国乌龙茶(8或10杯)(繁体22字)
福建茶叶公司向「宜兴紫砂工艺厂」一厂,大量订「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厦门支公司」底款的水平壶,泥料是「红泥」和「清水泥」,容量是以十杯壶为主或称八杯。不过这批壶底款是繁体,壶身刻楷书「请饮」行,「中国乌龙茶」第二行,加一小茶船,和六个小茶杯,整套组都用同泥料生产。这批水平壶在台湾炒作的价位很高,在1980年末,厂外有很多仿品出现,只生产茶壶无茶船与六小杯,落款方式与刻字相似。 没有「请饮中国乌龙茶」这几个字,为后期仿造,与福建茶业公司无关,纯仿印章而已(后期仿造之品有分刻字的,与省下刻字钱的产品二种)。
1980-1983年前后 内紫外红「祥兴」
标准壶、紫砂线瓢、西施只有8杯,内紫外红有高汤婆及苹果体,其配合当时天干地支分别落纪元款「癸亥年制」、「甲子年制」或「荆溪惠孟臣制」,少数销日壶内紫外红茶海及茶器亦有「祥兴茶行」黑釉款。部份同期的祥兴茶行标准壶(黑苹果)为二厂制作,其胎土、工序与一厂略有差异。
1982~1985年 壶底未落款、壬戌年制、癸亥年制、甲子年制
壶底未落款的原因如下: 癸亥、甲子年间(1984~1985年间)紫砂壶在台湾被定位为「匪货」,买卖紫砂壶就等同「资匪」,这期间因风声鹤唳、抓得很紧,甚有少许人曾被送警局杀鸡儆猴一番,故许多贩售紫砂壶的茶庄及摊子遂称宜兴紫砂壶为「港罐」,为的就是推说这些壶是从香港来的壶,但官方对于港壶的态度却仍是「照抓不误」!故,这时期紫砂壶几乎没人敢摆放于店头公开展示,所以销量马上掉落了下来!但,在「穷则变、变则通」的大原则下!当然的,香港的壶商不是省油的灯,立时于订单下于前宜兴紫砂工艺厂(一厂)时,请厂方不要于壶底落「中国宜兴」或「荆溪惠孟臣制」等中国意味浓厚的底款,免得店家于惨遭查扣时,却因「证据确凿」而吃不完兜着走!
同时期,也有一些壶的壶底是刻「癸亥年制、甲子年制」等等无中国意味的底款,以利台湾的店家能公开贩售,在不幸遇上临检时,也仍能推说是莺歌壶(台湾本地陶瓷生产地,台北县莺歌镇)。
注:就因这种政治方面的原因,所以才有这些壶的出现,到如今也才会有「甲子泥」等等神话,才导致造伪者能对玩家们下其手,甚憾矣!
1984年 甲子泥、年糕泥
所谓的「甲子泥」,是壶贩编造的「唬人」说词,指的就是1984年,一厂另行练制来取代之前壶贩所谓「朱泥」的一批新红泥。
1984年之前,这些台湾壶贩为了卖掉库存红泥,所以编造了「红泥即是朱泥」及「朱泥可做航天飞机」等谎言神话。待这些「红泥即是朱泥」的库存一扫而空后,过个几年发现1984年之后的「红泥壶」竟然再度堆积如山,一不做二不休的编造其为「甲子泥」,乃编称其为甲子年练制,以后就迹之泥!
甲子泥既是一般的红泥加铁红粉。
年糕泥是球浆多于砂,不宜做大形壶,所以以小品为。
注:其中文中甲子泥之说,和我们经常提的甲子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甲子泥,主要是指84年前后的紫泥,其中含黄色颗粒之外,还大量夹杂了黑细砂般的粒子,广义来说,也有人定义为80-85年间的紫泥。于是否忽悠,是否“唬人”,请试过真品再说话。个人认为,甲子泥为当代紫泥发茶力之高峰。同样的茶,用甲子泥壶泡过几回之后,再用后期的壶来泡,会让你觉得索然无味。
1985-1990年「中国宜兴乙丑年制」、「中国宜兴庚午年制」
八字底款纪元壶就仅限于红土标准壶,容积有4、6、8杯,算是纪元壶中较具收藏价值,但民间作坊后期制品不少,其中以「中国宜兴庚午年制」标准纪元壶为常见,此壶当时由周道生先生制模,仿品胎泥虽像,但精气神韵差矣。
掌柜微信:请扫码添加
美壶网(WWW.51POT.COM)创立于农历庚寅年(虎年)(2010年),专注通过互联网传播实力派,培养潜力股紫砂文化网站,去繁就简,作品说话。主要经营中高端紫砂作品,不求大,只求专,精,乐~ 我们一直在追寻美壶,追摹紫砂的魅力,愿在这充满绚丽色彩的紫砂世界中和您一起分享这些快乐和成果,做专业的紫砂门户网站。
上一篇:闲品紫砂 下一篇:谈宜兴紫砂壶“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