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论技术和艺术
技术是千锤百炼、功到自成。
艺术是发现、提炼、厚积薄发。
紫砂壶艺,有人称之为茶壶,有人称之为艺术,以我从事紫砂七十余年的经历和体会,紫砂壶艺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宜兴有着六千余年的制陶历史,宜兴陶工在经历了不知多少年的摸索,根据宜兴陶土的特点独创了一套和世界上所有手工成型方法不同的技术,这就是把陶坭放在木 制的坭凳上,先锤打成片,然后把泥片围筑成圆型或镶接成方型,用木拍子拍打成型,这种成型方法学术界称之为“片筑法”,这种成型方法比其它方法制陶操作简 单,技术性更强,所制的陶器用宜兴话来讲就是“泥门紧”,成品率高,而且体轻耐用。
宜兴紫砂壶艺是从日用陶中脱胎出来的艺术陶,制壶成型方法沿用“片筑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全手工成型,由于茶具、茶壶的体积比其它日用陶体积小,加上功 能要求是 泡茶、品茶之用,所以技术性更强、更细、更精,几百年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使紫砂茶具演化成了一门有语言的艺术陶瓷,这个过程当然是文化人和艺人们的共 同创意的过程。
艺术是什么?
艺术应该是能给人们精神上赏心悦目的享受,给人们借某一物体以联想的空间,这个空间愈大,其艺术水准必然愈高。那么,紫砂壶艺是什么呢?紫砂壶艺不是现代 陶艺,它先受功能需求的制约,也就是说,要能作泡茶之用。在泡茶时能领略美感,又能为大多数人喜欢。紫砂壶艺是集实用、欣赏、把玩三种功能于一体的艺 术,又是能包容吸收陶文化、茶文化及书法、绘画等多种传统文化于一体的艺术载体。书画艺术欣赏性很强,但缺乏日用性、把玩性,玉雕艺术具有欣赏性、把玩 性,但缺乏实用性,起码不是大多数人的日用品。紫砂艺术不同,既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又能在使用中把玩、欣赏,既有适用美感,又有视觉美感,亦有把玩抚摸的 触摸美感。这种艺术,可能世界上是的,起码不多见。紫砂艺术自身的、客观存在的高、中、低三个层次,又有很大的适应性,能为众多的人所接受。
并不是每把壶都是艺术品,称得上“壶艺”二字的作品,是反映文人、艺人才智的载体,也就是艺术品。艺术追求的是新意、创意,一味的仿古,模仿他人,借型改装,翻过葫芦变成瓢,称不上创作,严格地说称不上“艺术”二字。
艺术需要他人的认可,收藏家心里想收藏的东西好是之作,追求的是物以稀为贵,紫砂壶艺的特殊性和市场需求的特殊性曾促使我们老一辈壶艺作者创作了不 少新品,也重复了不少作品,但这是历史条件下的认可,我认为,艺术也应该与时俱进,特别是中青年这一辈,要根据时代发展、收藏市场变化的要求,尽量争 取作品的性和单件性。当然,由于紫砂壶艺的需求不同,同一件造型的可能要的人会有许多,如何解决性、单件性与需求的矛盾,可否使同一造型 之作变泥色、变装饰,一壶多变,避免重复,真正做到物稀为贵,提高紫砂艺术的品位。
二、 论壶品与人品。
做壶是做艺,做艺也是做人。
一个做壶的人,如果仅仅是为了吃饭、生计,为了养家糊口,那么,做做好、有市场就可以了。如果要想成为一个壶艺家,作品传世留人,青史留名,就应该做工考 究、技艺精湛、提升品位。壶是人做的,壶与人又有不少相似之处,用心观察,你会发现同样造型的壶,不同的人做,就会产生不同的韵味,有高雅、粗俗之分,有 霸道、儒雅之别。
做壶是做艺,做艺如做人,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要认真做人,认真做艺,不要把造型、工艺勉强带得过的作品给人,这样对收藏者是不负责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 不负责,不要看今天带得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会评价这把壶,也会评价做壶人的艺品。艺术上对别人负责,实际是对自己负责。
作品能不能传世,能不能青史留名,历史上有许多典故,可供我们借鉴。如古代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的作品千年留传,万古不朽;当代书画家徐悲鸿、林散之等人 的作品都被后人视为珍宝,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艺术水准高,而且他们的人品也值得称颂,人们珍藏他们的作品往往在欣赏中感到荣耀。另一种情况截然不同,如宋 朝的秦桧、明代的严嵩,据史料记载,他们的书法水平也高,但今不见作品留传,究其原因,我想,正是因为他们的名声太臭。试问有哪一个收藏家愿意收藏遗 臭万年之奸臣、坏人的作品呢?同样,当代又有哪一个人愿意收藏大贪官胡长青的书法呢?如果真有人愿意,亦和他们同流合污了。
认认真真做艺,清清白白做人,是艺术家的艺德。
要关心、培养中青年的紫砂艺术人才,鼓励他(她)们在艺术上的追求和探索,允许他(她)们各种风格的竞争,为他(她)们一点一滴的成长、成功而喝彩,这应该是我们这些已经有一些名望的紫砂老艺人应该具备的艺德。
良心是对自己行为的规范,艺德就是真诚对待艺术,真诚对待收藏家,随时保持清醒的艺术品格,保持真诚待人的品德,能让后代人真心说一声好,其实很不容易,这也就是为下一代、为后世树了楷模。
三、 论继承与发展。
美国有个学者叫希尔斯,他有一段论传统的名言:“传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是人类过去所创造的种种制度,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构成的表意象征,它 使代与代之间、一个历史阶段与另一个历史阶段之间保持了某种连续性和同一性,构成了一个社会创造与再创造自己的文化密码,并给人类生存带来了秩序和意 义。”
紫砂艺术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是民族瑰宝,把传统继承好是我们从事紫砂艺术人士的共同职责,但传统靠什么来继承,我认为继承要靠创新来继承, 要靠发展来继承,今天的传统在昨天是创新,那么今天的创新到明天也成了传统,一代一代的紫砂人不断创新不断地把传统这个接力棒一代一代往下传,也就是一代 又一代的继承传统,如果我们不去创新,那么,这个艺术就将枯萎。
紫砂花器流派,源远流长,早的是供春,以及清代的陈鸣远、杨凤年等,他 们都各自以自己的创新,发展了传统。我在七十余年的壶艺生涯中也一直致力于创新,创作了《荷花茶具》、《芒果壶》、《牡丹壶》、《莲藕酒具》等等许多 性的、有影响的作品,创新的意义从文化总体而言就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
紫砂的技艺是反映紫砂语言的基本功,需要一代一代的继承,紫砂应更多的向文化方向发展,我赞成后辈紫砂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多方面与文化艺术界的名人、书画家合作,提高紫砂的文化含量,提高紫砂的文化品位。
我认为,传统是民族艺术的根脉,创新是传统艺术的生命,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并促成传统的发展,这就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美壶网(WWW.51POT.COM)创立于农历庚寅年(虎年)(2010年),专注通过互联网传播实力派,培养潜力股紫砂文化网站,去繁就简,作品说话。主要经营中高端紫砂作品,不求大,只求专,精,乐~ 我们一直在追寻美壶,追摹紫砂的魅力,愿在这充满绚丽色彩的紫砂世界中和您一起分享这些快乐和成果,做专业的紫砂门户网站。
作者:美壶定制老师 容量:180cc编号:34539原矿紫泥
点此咨询媒体宣传部:media@51pot.com 商务拓展部:business@51pot.com 投诉建议部: complaint@51pot.com
Copyright ©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31096号-1 美壶热线:13472576348